回台灣過 Winter break 心情記錄

我又回來了!

Anne Chang
Dec 23, 2023
年底和媽媽去日本玩,拍攝於東京前往晴空塔的橋上

今年回來了台灣兩次。暑假回來時,因為離開了整整兩年,在各方面感受到深刻的美國 vs 東亞文化差異及某種近鄉情怯的陌生感。這次回來,因為只間隔半年,心情平靜多了,記錄一些沉澱後的心情。

為什麼又回台灣?

再次回台灣,一方面是明年五月就要從美國研究所畢業了,想要趁畢業前還有長假(寒假)、且簽證不容易出問題(學生身份)的情況下再回來一次。

但至於為什麼想回來,主要原因是想要把歲末的時間與家人度過。

美國有濃厚的聖誕假期氣氛,十二月中下旬人們陸陸續續開始放假,工作或課業上的目標都是明年的事了,與自己的原生或 chosen family 相聚共度時光才重要。

雖然我沒有過聖誕節的習慣,但是這種與家人團聚的氣氛會感染。去年的年末我在朋友家度過,看著別人跟他們的父母相聚讓我好想家,即便他們對我超好,我還是不自覺想著,我竟然把時間花在跟別人父母過節,而不是自己的父母身上,好遺憾啊。於是今年聖誕就決定買貴森森的機票回來了。

趁著回來,也把各種在美國不想去做的事情都辦了一遍,看牙醫、看醫生(我可是健保沒斷過的人)、剪頭髮(上次還真的兩年沒剪)、買衣服鞋子、買茶葉調味料罐等。還去約了一個健康檢查,當作自己的三十歲禮物。這些事在密西根也做得到,但總有點提不起勁。

東京街頭一家傳統甜點店

最讓我想念的事

算一算,從2018 年年底去深圳工作到現在美國求學,我已經沒有在台灣長期生活五年了,時間過得好快,真是好驚人。

我覺得我的感受慢慢在轉變。一開始離開時,我很想念台灣,飛機起降落時都會哭(是真的)。

但是,到底在想念什麼呢?

我很想念好吃的食物,生活的方便性與舒適感,朋友及一起交流的社群,為他人著想的文化,慢慢進步的對多元性與個人選擇的重視與尊重等。這些許多東西加起來構成我對台灣的想念。但是這裡面有一個核心,過了這些年我才慢慢明白我最想念的那個核心是什麼:是我的家人。

上一趟回來時,在長得令人百無聊賴的飛機上寫了以下這段話。今天翻到,覺得還是很能代表自己現下的心情。

最讓我想念的,不是人文風景,不是山海美景,是我的家人與朋友,以及與他們共度時間的回憶。台灣的山很漂亮,太平洋很藍,花東縱谷很美,可是這一切如果沒有人分享,風景也少了許多意義。

認識我所喜歡的人,是在追求興趣之外,真正能圓滿我的事情。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自第二年起,密西根的生活漸漸有了歸屬感。因為認識了聊得來的同學、朋友、室友、男友、一起工作的教授與助教,是這些人讓生活有了變化和更深刻的互動。

離開密西根第一週時,覺得自己回台灣的時間抓得太久了。還有好多學校的、工作的事情沒做,那些事都留在美國,我就這樣兩手一攤回台灣放假。在台灣待三週後,再次習慣了台灣生活,習慣與家人與狗一起度過日常芝麻小事與東奔西跑,反而覺得在台灣待的時間太短了,要回密西根時很捨不得。

我自己一個人也能做事,吃早餐,買咖啡,四處跑等。但現在我更喜歡與喜歡的人一起做這些生活的事。這是五年前習慣獨立的我所無法體會的快樂。

東京某公園,遊樂設施圍繞著中心的樹所興建

各自的生活

雖然回來與家人共度時間很開心,不過我覺得更開心的一件事是,我的家人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,包含我的父母。

而我這個放假回來的學生,彷彿一個觀察者,看著家人朋友的日常生活,上班,聚會,運動,玩樂,有時候有幸參與一段行程或對話,但大部分時間,大家都在過著各自的行程。

聽起來有點廢話,自己的行程不就是要自己安排嗎?

不過看著行程比我還滿的父母,我覺得很高興也很幸運。大家都有把自己的時間拿去做各種事情啊。這樣『各自都有在過生活』的體悟讓我放下心中隱約的大石。到頭來,生活是自己的,每個人都要自己安排自己想過的生活。

不免也會想,那我這個在外面東奔西跑、還沒有落腳的人,要怎麼建立自己的生活呢?

台北一家我很喜歡的日常咖啡店

生活的歸屬感

回想起五年前剛去深圳工作時的一件事。那時我一個人待在深圳,工作上的 mentor 有次飯後閒聊問我,有沒有打算在深圳待多久,定居下來,買房買車等。我想了一秒就很真誠地回答,還沒有想過這些,這些決定感覺離我很遙遠。那時的 mentor 大概是我現在的年紀,聽了笑一笑說,的確是,我很年輕。

當時的我聽了想說『我才不年輕呢』。現在的我回想起來覺得,當時的年輕指的大概不是年紀,而是一種心境,還沒有很強烈的『落地』的需求,像無根的浮萍一樣漂流,雖然有家在身後,但不急著回去,也沒有想說永遠留在深圳,不知道自己會落腳在哪裡,哪裡有機會就往哪邊跑。

可能因為這種無根的感覺,每個待過的地方都像是暫時的,所以不會為住的地方添置家具、不會特別打理讓生活有儀式感、也沒有特別花心力去認識工作以外的朋友,並建立人際交流與連結。

最後這一點是現在的我覺得最可惜的事情。如果這幾年在外漂流的生活能從頭來過,有一件事我想做的更好:花心力認識新朋友及建立歸屬感。有了聊得來的朋友,生活就會多了許多樂趣與豐富性,而少了一些孤獨吧?有了一起交流的圈子,也更能在一個地方待下來,不會總是覺得孤身一人。

『人』是建立歸屬感最重要的一部分,這一點不管我在台灣、上海、北京、還是密西根都不會變。這是經歷這五年變得更成熟的我學到的事。更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,也漸漸不害怕主動去認識人、或與久未聯絡的朋友重新聯絡。同時,把自己的生活過好,保有一定的放鬆感,讓自己處在一個有餘裕與他人交流的狀態(這幾年親自體悟的經驗)。

無論最終有沒有建立人際連結 — — 畢竟緣分不強求,至少我不會再後悔自己沒有努力過。

大城市貌似密切實則疏離的美

先寫這些,待續。

上次認真寫關於海外漂流的心情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,當時寫了這篇:

如題,是在中國工作兩年時寫的,現在來看當時的文字好抑鬱,但是很真誠。我很感謝自己把當時的感受寫下來,那些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,但卻如過往雲煙,過後便再也抓不住那些細微感受,只能從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裡窺探過去。

--

--

Anne Chang

Mixed-methods UX researcher. Grew up in Taiwan, worked in East Asia, now study HCI & Data Science at U of Michigan.